咨询服务热线:400-123-4567
位置: 必一运动(Bsports)官方网站 > 新闻资讯 > 公司新闻
发布日期:2024-10-10 22:24:23阅读: 次
《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的发布让民营经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再一次得到肯定,民企的重点关切得到回应;而近日民营经济发展局的设立,更是让民营企业有了依靠,有利于打破以往政出多门、政策难以落地的弊端。国家利好政策的密集出台,充分激发了民营经济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提振了民营企业的发展信心,民营企业迎来了高质量发展的“春天”。
9月4日,在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发布设立民营经济发展局的消息,这更加引发了人们对这个部门的职责范围、今后政策落地执行情况以及民营经济未来发展的关注和期盼。
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和企业家表示,民营经济发展局的设立,对民营企业来说是利好消息,今后民营企业有了统一吁呼和统筹协调解决问题的部门,有利于打破以往政出多门、政策难以落地的弊端。
同时,企业期望其针对困难任务要动真格、见成效,要有“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工作作风。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研究员马淑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家发改委设立民营经济发展局,是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国家更加重视民营经济发展,专门成立一个部门为民营经济服务,帮助民营经济发展。希望它的成立能够向市场传递好的信号,提振民营企业的信心。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特邀副会长、浙商投资研究会会长周德文对记者分析,过去民营经济没有专门的主管部门,管理功能分散到不同部门,而且政出多门,不利于政策落地见实效。现在有统一的领导机构,把分散的权力和功能逐渐收回来,对民营经济统一管理和发力,这对民营企业是利好消息。“期待民营经济发展局能真正制定有利于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并且惠及到每一个民营企业,提振民营企业发展的信心,这是我们最大的期许。”周德文说。
民营企业主对民营经济发展局寄予厚望。河北永明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河北省浙江商会常务副会长陈千朗表示,长期以来,民营经济的发展受到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关爱和支持,但由于多种原因,当前民营经济发展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靠企业自身已很难摆脱困境。在综合部门推出了一系列鼓励和支持政策措施,见效不明显,广大民营企业还是缺乏信心,动力不足。在此背景下,中央做出重大决策,专门设立这个新局,出实招解决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难点痛点,其意义重大,这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关心和爱护,这是我国经济发展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
陈千朗认为,现在有了这个专门的系统管理部门,今后解决民营企业所遇到的难题可能会更及时,研究和推动民企发展的措施更细致,更具有针对性,执行落实相关政策措施更快、更有效。
浙江丰叶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松林对记者分析,现在企业对市场预期普遍缺乏信心,很多有钱的老板捂着口袋不投资,大都处在观望状态,贷款不足,投资任务不足。这个新设立的局若能真正发挥作用,会给市场给民企增强信心。现在该部门刚成立,职能还没有完全定位,也未开始工作,还看不出成效。再过一段时间,若能确实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实际性问题,出实招,办实事,管出实效,它的作用和价值就会显现出来。“但愿这个部门能真正成为民营企业的娘家,这也是我们企业界共同的愿望。”李松林感慨道。
在具体协调解决民营企业困难的过程中,该局应发挥怎样作用,担负起怎样的职责?
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兼人事司司长张世昕在发布会上表示,民营经济发展局的主要职责是,跟踪了解和分析研判民营经济发展状况,统筹协调、组织拟订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建立与民营企业的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协调解决民营经济发展重大问题,协调支持民营经济提升国际竞争力。
受访专家认为,现在民营经济发展局刚成立,其工作职责和今后可能发挥的作用究竟有多大还有待观察。
马淑萍表示,其职责主要是统筹协调民营经济相关事务,研究、拟订、落实相关政策等,未来需要进一步明确定位,以及与相关部门的职能分工。从目前看,民营经济发展局与工信部中小企业局、市场监管局等部门在职能上有交叉的地方。下一步,在强化民营经济发展局的顶层设计、统筹协调等功能的基础上,还需要进一步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和分工,以提高政策制定和落实的有效性,推动民营经济的发展。
此外,据马淑萍分析,民营经济发展局的设立还涉及到地方政府机构的改革,在中央层面关系理顺后,地方改革会推进。“现在民营企业面临最主要问题是信心不足,对未来预期不足。他们最希望解决的问题,是有一个更好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有一个稳定的发展预期。”马淑萍认为。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应该通过什么样措施?马淑萍认为,关于民营企业发展的鼓励政策出台了不少,把现有相关政策真正落实好,特别是解决好当前企业反映的最突出问题,如不公平对待、拖欠账款等问题更好落地,让市场更有信心,这对民营经济发展应该有很大帮助。
马淑萍建议,民营企业自身也要提高竞争能力。现在很多行业比较内卷,主要靠低价格粗放竞争,互相压价,这说明企业核心竞争能力还没有形成,没有自己独特的产品和服务,所以,企业也要抓住新技术变革的机遇,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
周德文认为,民营经济发展局在下一步实施过程中,要多听专家的意见,特别是要多倾听对基层以及民营经济发展状况较了解的民间专家的声音,有效吸收民间力量,深入研究民营企业真正的需要。
其实,近年来,国家出台很多扶持民企发展的政策,很多政策真正执行落地却打折扣。周德文认为,究其原因在于政出多门,遇到问题部门之间又互相推诿。今后由民营经济发展局牵头落实,情况会有所好转。
同时,周德文建议,民营企业发展局有必要要设立专家顾问委员会,把各种专家资源集聚起来,为民企创新发展出谋划策,以便于民营经济管理局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出台更多的意见、文件、措施,并落地见实效,真正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提出,鼓励民营企业根据国家战略需要和行业发展趋势,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按规定积极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
支持民营企业创新,需要让资金要素加速向企业集聚。上半年,全国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企业超过30万家,高新技术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企业户数和金额分别占全部研发企业的65.4%、83%;截至6月末,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2.5万亿元,同比增长41.5%;科创板上市企业542家,超过100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A股上市……相关政策举措的落实落细,支持企业科技创新力度、深度、精度不断提升。
为民营企业创新提供资金要素保障,需要凝聚政策合力。各级财政不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发挥引领带动作用。科技、产业与财税、金融等领域要强化政策协同、资源对接、信息共享,加强政银企对接,更好释放“企业创新积分制”等政策效能,畅通金融机构与创新型企业高效对接的桥梁纽带。同时,金融领域持续提升服务科技创新的强度和水平,推动建立完善全方位、多层次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健全银行、保险、担保、券商等多方共同参与的融资风险市场化分担机制,为不同成长阶段的创新型企业提供差异化、全方位融资服务,形成科技、产业、金融相互促进、紧密结合、良性循环的格局。
从实际需求看,还要更加紧密围绕企业所盼和科技创新重点环节,加大支持力度。针对成果转化等创新环节中的风险投资介入不足情况,加强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等政府投资基金作用,引导社会资本更多地投入到关键技术领域和初创期科技型企业。围绕创新型中小企业特点,持续健全更相适应、业务更可持续的金融服务体系,推出更匹配的产品和服务,进一步完善融资担保业务模式,鼓励引导保险行业创新科技研发等环节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近年来,我国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不断加强,原创成果竞相涌现。应对国际科技竞争、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需持续加强基础研究。有能力、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可以在加强自主创新和基础研究中发挥更大作用。这既需要各级财政优化支出结构,落实好对企业投入基础研究的税惠政策,也需要更好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对金融机构而言,可主动寻找合适切入点,创新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更好支持民营企业发力基础性前沿性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
民营经济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发展,在中国经济中已经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现在关于民营经济,有“五六七八九”的说法,即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和90%以上的企业数量。其中科技创新和城镇就业这两点特别值得关注,因为一个关乎中国经济未来的长期发展,另一个则为人口大国的充分就业做出巨大贡献。
民营经济在投资、消费方面的贡献也是巨大的。首先,民营经济在制造业和服务业当中的投资比例很高。在经济复苏过程中,民营经济的投资有助于拉动整个经济的复苏。但遗憾的是,7月民间投资累计同比下降至0.5%,这种状况十分罕见。虽然出现的负值并不高,但已经显示出民营经济在投资方面信心不足、预期不稳。民营经济对消费的影响也很大,因为大部分劳动力在民营企业就业,他们可支配收入的减少必然会影响到他们的消费。
由此来看,中国经济的复苏不能没有民营经济的复苏,而民营经济的复苏同时也会反过来推动整个经济复苏。
我国目前有三大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设立政策性银行的原因是相关领域十分重要,需要举全国之力给予特别支持。比如说进出口,我国目前是进出口第一大国。进出口对制造业、国内经济发展来说存在系统性影响,而且现在进出口产业部门吸纳了大量就业。为了支持进出口行业发展,出现问题及时出手给予支持,进出口银行也就应运而生。国家开发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功能的本质也是如此。前者是支持国家战略性中长期发展项目以及国际战略的落地,后者是因为农业受到自然变化影响,本就需要将14亿多人口大国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既然民营经济非常重要,具有“五六七八九”的特征,那是不是也应该有一个相应的政策性银行体系来支持它,动用财政资源比较直接地给民营经济提供支持?
一个时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体系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了大量的贷款,给民企的贷款利率持续下降,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支持中小微民企的任务不能主要由或者完全由商业性金融体系来承担,而应该主要由国家来承担。即应动用一定规模的财政资源来帮助民企融资,毕竟这不是一个纯粹的商业问题。
政策性银行体系可以发挥特殊作用。通过降低银行税收、提供低成本资金的方式来减轻银行成本,支持政策性银行及时地给中小微企业提供更低水平的信贷利率。同时将次政策传导给市场,其他银行的利率水平要抬高就会受到有一定的压力。
美国、日本、德国等主要发达国家,都有专门支持中小微企业的政策性银行,其出发点是考虑到中小微企业是很特殊的群体,小微企业的困难应该由国家财政出面来解决,支持政策的投入不应该完全由商业性金融体系来承担。商业性金融机构过度让渡出部分利益给中小微企业存在一定的不公平性。
当下,民营企业在面临挑战和困难的同时,也有新的发展机遇,需要很好地加以把握。
第一,民营企业要跟着国家战略走,跟着国家政策所指引的方向走,这会给企业带来很多的发展空间和机遇。
第二,积极参与高新技术产业,这是国家特别重视的领域。国家重新组建科学技术部,毫无疑问是为了在未来持续推进国家科学技术快速发展,未来国家会把更多的重要资源进行更为有效的分配,推动重点科技领域发展。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可以积极参与到这个过程中去,成为“专精特新”企业,走上长期稳健发展之路。
第三,乡村振兴,这是未来中国经济中的新亮点。随着更多的农村人口走向城市,许多乡村需要进行重新规划、重新建设,这就涉及到城市资本如何能够合法有序地流入乡村,帮助推动乡村建设。国家也会在这方面投入很多资源,给予包括政策优惠、税收补贴等方面的支持。在这个过程中,民营企业必定会有很多投资经营的机会可以捕捉。
本报讯 山东省工商联等单位发布的《2023山东民营企业100强分析报告》显示,2022年度,山东100强民营企业平均投入研发费用8.43亿元,研发强度达1.61%,为2017年以来最高水平。
目前,山东共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6075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56家,近3年来,全省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绿色化工等领域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数量大幅提升,增幅分别达到37%、32%和28%,显示出中小企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趋势。
如今,山东已有90%以上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成为行业龙头的配套企业,80%以上的企业至少为3家龙头企业直接或间接配套。“今年我们还将进一步推动‘链主’企业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协同发展,同时计划新培育5000家以上创新型中小企业、1000家以上专精特新企业和200家以上‘小巨人’企业,培育不少于20家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说。
本报讯 日前,福建省市场监管局制定出台《发挥市场监管职能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12条措施》(下称《措施》),将综合运用市场监管职能,进一步帮助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激发民营企业创新创造活力。
据悉,《措施》涉及四大方面:一是优化民营企业准入,优化企业开办服务、深化经营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改革、支持药品企业易地搬迁和升级扩建、开展附条件药品GMP符合性检查、简化特种设备安装改造修理告知手续;二是提升民营企业综合竞争力,推进小微企业认证提升、持续开展企业合同履约信用记录公示、优化个体工商户信用修复;三是创新监管执法方式,开展涉企违规收费整治、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四是强化知识产权保护运用,推动民营企业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加强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
民营经济发展局的建立,对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推动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对此感到非常振奋,亦备受鼓舞。党的十八大以来,习始终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二十大报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1条”意见的接连出台,都对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进行了清晰的指示、提供了政策保障。如今民营经济发展局建立,进一步体现了党和国家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心,也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浙江省是民营经济大省,民营经济发展局的建立也给了浙江民营企业大显身手的机会,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传承好新时代浙商精神,坚定长期发展信心,奋发有为、真抓实干,让民营经济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发挥出更大作为。
已经切实感受到国家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这几年,政府以及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的扶持非常有力度。前段时间,公司在出货、供应链、回款等方面遇到了困难,银行在关键时刻伸出了援手。贷款速度非常快,也没质押,在网上操作极为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