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服务热线:400-123-4567
位置: 必一运动(Bsports)官方网站 > 产品展示 > 水晶石英石
发布日期:2024-09-15 05:17:07阅读: 次
老厂房设备已拆除,空留房体。刘满星,57岁,采矿场生产一线出身,曾做过办公室主任,劳资等工作,他现在为厂矿的文化旅游奔走忙碌。组图/朱辉峰
陈旧的厂房和老式居民区,让这里看起来颇有些没落感,这里是一片封印之地。太多的秘密留在漫天的冷雨和枯草中,遗留着天人共同造就的传奇。历史的洪流曾在此奔涌而过,土地和人的命运因此被改变。因为一个时代的结束,这片隐秘之地就这样坦诚地呈现在我们眼前。让我们猝不及防地进入了那个充满着敢于挑战一切自然限度的亢奋时代。那也是一个构建共和国工业基础体系的时代,中西部的工业力量因此得以爆发。无数人踏入这片土地,带着建设国家工业体系的光荣与改变个人命运的梦想。这里因自然资源而兴,也因自然资源而衰,一轮兴衰过后,它的历史使命已然完成,唯有落日余晖,照在湘东北深邃隐秘的旷野中。
地处岳阳临湘市忠防镇,接近湖南的东北极限。这里似乎并不偏远,纵贯中国的京广主干线就在它的附近。但这里却异乎寻常的僻静必一运动,它是洞庭湖区域向幕连九山脉过渡的大云山山区。出则繁华,入则神秘,一处天然的秘境。因为矿产,这里曾经热闹非凡。几千年来未曾改变的农耕生产区,在一百多年间成为了国家战略中极为重要的采矿基地。
实际上当年它的绝大部分矿区都在忠防、渔潭、汀畈三个集镇。走在其间,随处可见当年的工业遗存。这座自清光绪年间被发现的超级大矿,一直运行到2002年。见证了中国一百多年的矿业发展史。在早期民营资本开矿的时代,桃林铅锌矿屡屡易手,宝成、瑞昌、丰大、康惠、渔利、台顺等公司都曾参与采矿,却多因局势动荡,采矿工作难以持续,也就没能成就更多的开采成果。
桃矿真正的发展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建立独立工业体系对铅锌矿有着极为强烈的需求,成立国有矿业公司后,勘探开采工作突飞猛进。地质部中南地质局405队,仅用四年时间就完成了大面积的勘探工作,证实当时的实际开采程度不及总量的万分之一。桃林铅锌矿成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156个重点工程之一,于1959年正式投产。
经过20多年的开采,桃林铅锌矿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到达巅峰状态,并成为湖南著名的有色金属加工基地——株洲冶炼厂的主要原料供应方。厂区在这个时期也极为壮大,形成占地15平方公里的地方经济中心。由水口山矿务局、桃林铅锌矿、黄沙坪铅锌矿、东坡铅锌矿和株洲冶炼厂等组成的湖南铅锌生产基地,是当时全国自产原料最大的铅锌生产基地。
为了探求矿井深处的真实模样,我们深入到桃矿小规模复采后的一个矿井,地下200米,温度开始升高,远比室外暖和。地下洞穴纵横,如迷宫一般。矿井外堆积有少量的铅锌矿,外观看起来是浅黄褐色,有金属光泽的部分就是矿藏。
桃矿的工业遗址中,还留存有当年的亚洲第一大浮选厂。开采出来的铅锌矿用大型球磨机磨成粉末,剩下的就是矿砂,堆积了几十年的尾矿砂形成了一片巨大的沙滩,这就是很多人都知道的那个“江南大漠”。可惜我们去的时候没有见到大漠的场景,因为安全的缘故,这座尾渣堆积已经被封闭了起来。桃矿最热闹的时候是2007年7月,那时崔健在这里举办了一场演唱会,一时间,这个湘东北的山区里万人空巷,热血沸腾。
资源终会枯竭,而土地上的生命从未停止生长。土地虽然微薄,却是长久的生命依靠。大工业落幕后,田园再度成为这里的日常场景。
矿产对于一个国家工业体系的建立有多重要?不言而喻。这是一种天然的地缘优势。地缘的精妙不仅仅在于地理区位优势,还在于脚下的这片大地有着怎样的物产。如同一场大型的战略类游戏,矿产始终是游戏里争夺最为激烈的资源。现实中,铅锌矿也是战略资源。是电气工业、核工业、机械工业必一运动、军事工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金属。地缘决定了一块土地的属性,也改变了太多人的个人命运。
来自五湖四海的矿业工人、当地的农民,以及他们的亲人们,生活都因桃矿而改变。当时能来桃矿工作,是值得光耀的命运改变。桃矿待遇好,名气大,是人人羡慕的国有企业。这里的生活便利在当时可谓无与伦比。
我们在桃矿一座巨大的机车维修车间里,见到了四列火车。其中有两辆是著名的东方红内燃机车,这是中国火车发展史上可以称之为经典的作品。当年整个矿区内铁轨纵横,不仅可以连通矿区与京广铁路干线,就是在矿区内部,也可以互相通达。今天的桃矿,路边还可以看到当年遗留的火车候车点。
“别的单位有辆班车就不错了,我们桃矿,是坐火车上下班的”,一位桃矿的老职工自豪地对我们夸耀起当年上班坐火车时的情形。桃矿值得夸耀的地方实在太多,当年他们就被驻地周围的农民们所羡慕。在那个工农业差异巨大的年代,国有矿场满足了周边农村居民对于城市的所有想象。这里有楼房、医院、学校、自来水厂、电影院、运动场、公园、工人俱乐部.....各种设施应有尽有。桃矿因此被人们称作“山窝窝里的特区”。
我们在镇上的一栋老红砖房子前见到了吴宝强,一位桃矿的老职工。他是娄底人,父亲在1958年就来到了桃矿。他是后来顶岗来到了这里。他的子女都离开这里去了长沙,他不想走,家里还有老人要照顾,他也舍不得这奋斗了一生的地方。
吴宝强的话说得平淡,我却知道他们的生活其实挺不容易。资源枯竭,一个时代结束了,那些一生都在此奋斗的人与那个时代一起留在了这个湘东北的小地方,和曾经辉煌的桃矿一同老去。
镇外的矿工陵园是大多数留守者们的归宿,他们的子女,很少有人会留在这里发展,父辈来自五湖四海,子女却又奔向五湖四海,也许这就是资源型企业的终极命运。曾经是外围的附近村民,如今成了镇区的主要居民。桃矿几代人的生命奉献,不应该被时光忘却。那些依旧耸立在田野中的厂房和采矿装置,是工业遗产,也是不可磨灭的精神纪念碑。
那是一个重工业的时代,也是人类以技术不断挑战自然的时代。6501即是一个例证。
离开桃矿不远,沿着略有曲折的山路行进到一个山谷间。眼前是一个巨大的山洞,门前正在吊装一辆退役的62式轻型坦克。洞里则有一辆59式主战坦克沉默地昂扬着炮口,这里如今的功能是国防教育基地。
真正的震撼感来自于对洞穴的深入过程,它是如此巨大深邃,整个一座大山因此被掏空。更为神奇的是,它还拥有数个巨大的天井。据说这些天井早期直通云霄,后来才被封闭了起来。有人因此猜测这是战略导弹发射井,但实际上,它更多的可能是作为战略油库或一座巨型的石油炼化装置来建设。如果后者是真实的存在,那么,在山体洞穴中修建化工厂则完全可以被称之为一个近乎神话的梦想。
这是当年三线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批准建设大同、岳阳两个炼油厂的通知》而得名为6501。由于建设难度太大,成本也过于高昂,终于还是被放弃了。梦想早已破灭,却留下了这不可思议的巨大工程。后来这里终于还是有了石油炼化基地——著名的长岭炼油厂,炼油厂就在这工程附近不远。我们在路上还经过了长炼的技工学校,如今它已是忠防中学。
在这片土地上,人们开采矿藏、建设巨大的山洞,可以说是把自然利用到了极致。这样的利用,有着当时的复杂的国际、国内政治背景,也为今天的我们留下了一份难得的时代遗产。
这里是被自然宠幸的土地,也是被人类大规模开采利用过的土地。那些采矿留下的伤痕,需要用很久的时间去疗愈。
我们在这里遇到了长炼的退休职工何良华老人。他曾当过兵,又去了长炼当职工,退休后则痴迷上了一件事情:保护一条小溪。他说的小溪就在他自己的故乡忠防镇雁峰村。本该颐养天年的年纪,他却把自己并不丰厚的退休工资用来维护他所说的“冰川遗迹”。
何良华老人带着我们去看那条小溪。溪水中的石头真是美不胜收。大片的巨石呈现出一种类似流体的形状,如怒涛起伏奔涌。石头上多有洞穴,大小不一,最大的一个洞穴据说深达两米,呈现出自然的造化之美。
何良华坚信自己守护的是一片极为珍贵的冰川遗迹。为此我们专门请教了本栏目的地质顾问童潜明老师。在经过对照片和地理状况的反复比对之后,童老师认为这里应该并不是冰川遗迹,而是一片壶穴。因为在湖南,除了漂砾之外的冰川遗迹应该在海拔800-1000米以上的山区,忠防镇的海拔还达不到这个高度,但它同样也是珍贵的地质遗存,同时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
听到这样的消息,我们难免会感到有一丝遗憾。但壶穴的价值同样值得珍视,在小溪探查的过程中,溪流中那些经过水流磨砺的精美矿石也令我们爱不释手。水晶、石英石、方解石都有着非常好的通透度。这里的一切都是自然的馈赠,每一块石头都如此不凡。大规模采矿的时代结束后,留下的伤痕需要自然和人类的共同修复。这片土地,需要更多像何良华这样的民间守护者。